什么是地震预警?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?
《家庭防震避险100问》
浏览量
地震预警是根据地震发生地附近地震台站观测到的地震波初期信息,快速估计地震参数,并预测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,利用电磁波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地震波传播速度,以及地震初始P波传播速度大于后继破坏性地震波(S波和面波)传播速度的规律,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震中周边地区之前,发布各地震动强度和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,使企业和公众能够提早采取地震应急处置措施,进而减轻地震人员伤亡和地震灾害损失。对于一个特定的预警目标区,从发出预警信息到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差通常称为预警时间。地震监测台站越密集,预警目的地距离震中越远,预警时间就越长。而预警时间越长,则供企业和公众实施应急处置措施的时间就越及时、越充分,减灾效果就越显著。
需要指出的是,地震预警系统也具有局限性。一般地震震中附近地区破坏最为严重,但因距震源很近,故预警时间极短或根本没有预警时间(预警盲区)。
一般来说,地震预警系统只对距离初始破裂点50千米至200千米的范围有效。对于50千米以内的地区,即使发出预警,可能也来不及反应;而对于200千米以外的地区,地震产生的破坏可能又不严重,没有必要发出预警。
此外,由于地震预警需要快速自动地测定地震参数,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利用少量观测数据估计得到的地震参数,有可能产生误差,从而导致误报或漏报等问题。
酒泉市地震局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