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越四十载 梦想终“破茧”——写在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揭牌成立之时

原创 酒泉市融媒体中心
浏览量
全文1,643个字 阅读约需 分钟

11月12日,阳光明媚,微风拂面,我市迎来了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喜事——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正式揭牌成立!


全校师生与参会嘉宾齐聚一堂,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。

自1983年酒泉教育学院诞生,到2001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批准成立,再到今日华丽转身为酒泉职业技术大学,40余载风雨兼程,一代又一代酒职人秉持“扎根大漠、荫泽苍生”的胡杨精神,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默默耕耘,砥砺前行,逐步构建起以国家“双高”专业群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为龙头,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现代农业技术、旅游管理为两翼,带动智能制造、应用化工等特色专业群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。学校先后入选“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”“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”“国家新双高建设计划”等,累计为社会输送7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光发热,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活动中,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的人物悉数到场,话语中满是深情与期许。全国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“名课名师”、酒泉职业技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师秦新惠,作为学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现代种业技术专业学科带头人,谈及此刻的心情,难掩激动:“职业本科的新定位,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却又备受鼓舞。今后我会以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,培养出既能扎根实验室攻坚育种,又能深入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。我们会以此次升本为新起点,紧密对接产业需求,深化产教融合,优化课程与实践体系,为打赢种业翻身仗、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力量。”

在教育教学一线,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、新能源工程学院教师曹杰无比自豪。他告诉记者,将继续坚守职教初心,构建素养、技能、创新一体化培养体系,夯实人才培养根基。“我们会秉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理念,深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,打造区域产业职教新标杆,为国家‘双碳’目标、甘肃绿色转型和酒泉新能源之都建设贡献职教力量。”曹杰说。

对于2025级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柳翔元来说,学校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他成长路上的强大助力。“从学院到大学,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,也是我们逐梦的新起点。我见证了实训设备升级、校企合作拓展、学术氛围变浓的过程,以后我定会深耕专业、苦练技能,让知识与实践共振,把个人成长融入区域和国家发展,传承胡杨精神,书写青春答卷。”

近年来,酒泉职业技术大学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。近400项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,数十个技术研发平台,校企共建产业学院,让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;近500项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奖项、超96%的毕业生就业率,见证了辉煌的教学成果。不仅如此,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也表现突出,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从扎根西部到服务“一带一路”,始终冲锋在前。全国人工智能+安全产教融合共同体、全国现代种业技术产教融合共同体、全国能源化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、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相继成立;甘肃省新能源职教集团入选国家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,光伏治沙技术让戈壁变绿洲,并与敦煌种业合作助力现代农业发展;跨境合作版图拓展至18个国家,还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,让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课程远播海外,同时,3项国家职业标准成为世界职教“中国方案”。

酒泉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易志军表示,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守职业教育定位,弘扬“卓苦为刃、筑教为先”的甘肃教育精神,朝着“省内一流、国内知名、具有国际影响力”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目标迈进。“我们会全力以赴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,投身教育强国建设,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,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贡献更大力量。”易志军说。

揭牌成立后,酒泉职业技术大学的新征程才刚刚开启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这所历经岁月沉淀的学府,必将如展翅高飞的雄鹰,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空中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,为区域发展和国家建设培育出更多栋梁之材。(酒泉融媒记者 米静)


编辑:郑鸿鸿

责任编辑:蒋莉 谢磊 张花

终审:王海鹏